青春成长季第4期——李文华

    2014-06-11 11:22:38           浏览数:0



      李文华,中共党员,在2010-2011学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为“优秀”,获得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并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记者团“优秀记者”荣誉称号,获得成长协会“说出心中的故事”演讲比赛优秀奖,获得“读早报晚报,做微尘公益活动”的感谢状。在2011-2012学年,担任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记者团团长,并担任班级女生委员、文艺委员与心理委员,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为“优秀”,获得三等优秀学生奖学金并获得“三好学生”与“优秀团员”荣誉称号;获得第四届“调研山东”大学生社会社会调查活动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青岛农业大学“第六届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获青岛农业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生”荣誉称号;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记者团“优秀记者”荣誉称号。在2012-2013学年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一学期综合素质测评为“优秀”,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获得青岛农业大学2012年度“优秀团员”荣誉称号;在第二学期综合素质测评为“优秀”,获得二等优秀学生奖学金,并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在班级中担任女生委员、文艺委员、心理委员。

刘:在大学里,入党是很多同学们的目标,请问学姐当初的入党动机是什么呢?

李:关于入党动机这个问题,我谈这样两点:首先,对于大学生而言,能成为一名中共党员,那么他或她肯定是比较优秀的同学,所以能够入党对我们来讲是一件比较光荣的事情,也是一位当代大学生爱党爱国、积极进取的表现;其次 ,我的入党的想法与祖辈父辈的熏陶也息息相关,我的父亲非常鼓励支持我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能够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刘:那作为一名党员,学姐认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自己又是怎样做的?

李:就入党的条件而言,毫无疑问,首先得满足党章规定的条件和要求,但是想要成为一名党员,这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满足党章规定条件的人如过江之鲫,而党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 就现在而言,作为大学生一名党员,大部分的活动都在校园里,要严于律己,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积极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不断提高自己,为同学、班级、学院以及我们的母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作为一名班委,首先就是要对班级负责,做好班级同学与学院的沟通桥梁,积极传达学院的一些活动安排,注意同学们的反馈动态,做好情绪安抚工作,并且积极与其他班委成员沟通,协调合作,完成各项事务。在面对利益取舍时能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处理好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等等吧。总而言之,就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为同学们好好服务。

刘:学姐在2011至2012学年,是我们机电学院记者团的团长。作为记者团的团长,在带领这个大家庭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些困难吧,你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李:谈到我担任记者团团长的这段经历,我觉得有说不完的话,因为我觉得这是我在大学时代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之一。要带领一个团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你要及时地给队员培训一些新知识,确保能比较出色地完成学院的宣传工作;也要和同年级的队员处理好关系,组织一些休息娱乐的活动增进队员之间的感情,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此同时,里面会有各色各样的人,要做一件事那便会有十几种不同的思想。就像种小树一样,你要给他浇水施肥,也要修剪歪枝斜杈,保持他向上生长的状态,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使命,还要追寻自己的梦想。
   在这个过程中,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记得有一次我们组织去野外踏青春游,关于春游的地点大家争论不休,商量了好久都没定下来,有的说是去世纪公园,有的说去红岛,有的说去市里。最后我还是控制住了场面,好好商量了下,就春游地点,从经济、时间、安全各角度分析,最后大家权衡利弊,在理智之中做出了决定。

刘:有人说大学生成功的方式各有不同,你觉得自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李:就大学生成功的话题我真的不敢多谈,因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自己都算不上成功,最多也就算是大学生活相对而言过得比较充实吧。但是对于成功的因素我倒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首先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自己的方向,然后就是努力和坚持。

刘:很多同学都处在迷茫的阶段,那请学姐给这些同学们一些建议吧。

李:关于大家现在有迷茫的感觉,我觉得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因为这说明你在思考人生,只是对自己现阶段的目标不明确,所以大家也没有必要焦虑。我建议大家在此做一个合理的人生规划,就算是短期的也可以,比如说只是对即将来临的五年的规划,或者只是大学时代的规划,甚至是一年、几个月的规划都可以,然后再细化到每一个月、每一周、每一天,然后认真执行。经过去年一年的考研期我真得是更加认识到了规划的重要性。只有规划好了,有计划地一步一步走,脚踏实地,才可能完成我们心中的目标,采撷到人生的硕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一个道理,我们只是在坚持走每一小步,但当我们回首时就会发现我们已经走过了一大步。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我觉得真正能够做到的却没有多少人。

刘:学姐之前参加过我院的公益服务团,是服务团里的第一批成员,请问你当初为什么决定加入这个团队呢?

李:大学时光是五彩缤纷的,而我也想让我的大学生活绚丽一点,所以一般我会比较积极地参加一些活动,结识朋友,也锻炼自己。我加入这个团队原因主要有两点:咱们的这个服务团是前往玉树灾区的,为灾区的孩子们送温暖,这是一件好事,而想要自己去灾区进行类似的活动,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所以这是一次比较好的机会;祖辈父辈经常告诉我,他们说,人哪,没有吃不了的苦,也没有受不了的罪。而此行不仅条件艰苦、路途遥远,而且还会有高原反应,还有对我而言是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我觉得应该让自己去历练一下,更何况这次还有孙老师和王老师领队,所以还是比较安心的,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

刘:那学姐在玉树的时候一定遇到了不少困难吧?

李:在玉树的困难我想是说半天都说不完的,这里我就说几点,首先,就是从西宁至玉树长途车上的高原反应,头重脚轻,走起来跟飘着一样,头晕恶心,呕吐等等不雅的症状伴随了我们十六个小时啊,我觉得用语言根本就无法形容那难受至极的感觉,我想这一点我们一行人至今应该还都记忆犹新吧;其次,我担任团队的宣传工作,这要求能及时更新我们的活动动态。白天的时候,我要跟随大家一起开展我们为小朋友们精心准备的活动,所以,一般我写稿子的时间都在晚上,由于在高原上的网络不好,上传新闻稿对而我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我经常伴着高原反应,守着网络到夜间十二点,不断的重复两个动作---刷新与提交,而新闻还是经常发不出来。再者,此行我们学院十个队员中有九个是男同学,我一个女生,由于生活条件艰苦,也有各种不便啊,还好两位老师和大家都挺照顾我的,也算比较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困难,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吧。

刘:听说学姐在身体很不舒服的时候仍然坚持工作,自己是靠怎样的力量才能坚持下来呢?

李:说到不舒服还在坚持工作,我觉得这并不仅是我存在的状况,大家都一样是在高原反应和生病中工作着。我记得当时有09级的张泷学长和11级的程龙同学发高烧,十分严重,以致在医院住了好几天,其他人感冒发烧和高反的症状也都或多或少存在,记得孙老师和几名同学都出现了感冒的症状,身体比较强健的王老师也不能抵制住高原反应的降临,呵呵。因为时间也比较紧迫,大家依旧在坚持工作着,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吃点药,睡个觉,休息一下,我们有资本,我们很年轻。有孙老师和王老师的指导和照顾,大家都在凝聚在一起,想到大家都如此,自己也就不觉得艰苦了,我想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