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10:52:05 浏览数:0
2022年11月28日,“一带一路”中国农机企业家发展联盟启动仪式成功在线举行。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林国华、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明文安、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二级巡视员史跃林、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委副主任郝国新、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新民、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许颖、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焦磊、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 尚书旗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张咸胜秘书长出席会议;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田义轲主持开幕式。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明文安在致辞中指出,山东作为我国农机制造第一大省,农机相关企业数量达10万余家,涵盖了生产制造的7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产品,农机零部件产值全国占比达40%;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在传统农机产业的基础上,制定了《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并加快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两全两高”农机化。并强调将“一带一路”中国农机企业家发展联盟的启动作为契机,依托“一带一路”这个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史跃林副局长在致辞中介绍了青岛市农机化发展的特点。他指出,在省厅的指导下,青岛市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农业大学共同策划了“一带一路”中国农机企业家发展联盟,并联合了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及参会的70余家科研院、高校、企业等单位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中国农机企业家发展联盟倡议,期望共同打造一个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郝国新副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上合示范区发展的整体情况。他表示,将依托“一带一路”中国农机企业家发展联盟,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农机制造的优势整合在一起,开辟以印度、俄罗斯等国家为主的国际市场,引导农机企业“走出去”。同时为农机整机制造、零部件配套企业、科研单位等提供沟通交流的开放平台,共同探索农机装备租赁等合作新模式。
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刘新民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青岛农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倡议,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相关工作。他指出,学校坚持学术性、高端化、国际化的办学之路,以开放合作为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基石,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两大任务为国际合作交流的突破口,以与高水平大学合作为主线、以硕博士项目群建设为龙头、以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为突破、以培育外专引智团队为重点、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依托、以“一带一路”交流为特色、以管理工作创新为支撑,构建了青岛农大特色的“127”国际化发展模式。青岛农业大学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他强调,学校不仅注重国际化办学,更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助力产业发展。学校服务区域实现山东省全覆盖,并延伸到新疆、海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与56个市(县、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高质量建设了57处示范基地和10处区域研究院,在5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分布式服务站和专家工作站。
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主席尚书旗介绍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和青岛市农机生产与流通协会工作开展情况,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秘书长张咸胜介绍了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在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本次活动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由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岛市农机生产与流通协会承办,中俄智能农业装备创新中心和上合示范区现代农业交流培训基地协办,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和农机企业的12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线上活动。
国际合作交流处、机电工程学院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作者:李亭、刘涛、薛文声、杜鹍、满吉勇、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