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动态

【“研”路故事】魏浩:从理性到感性的跨越者

    2019-04-28 17:15:34 作者:夏广兴、周兴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浏览数:0

  另避蹊径,突破自我

  魏浩,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1501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机电工程学院2017届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在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他做出了大胆的选择,跨专业成功考取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英语笔译全日制研究生,实现了从理科到文科的转变,从理性到感性的跨越。

  有想法就会有行动,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大三上学期,在周围同学都在准备考本专业的研究生的时候,魏浩另辟蹊径,选择了另一条前途未知,困难重重的道路—跨专业考研,开启了他的挑战之旅。当提及到跨专业考研的原因时,魏浩谈到:“因为我本科阶段学的是工科,看待问题,看待世界时难免会被工科思维所限制,而考取研究生也是想换个思考问题的方式,研究一些新的东西,给自己‘洗洗脑’。”正是这种对感性思维的追求,驱使着他敢去尝试,大胆挑战,期待在新的领域发光发亮。

  披荆斩棘,在考研路上嘹亮高歌

  “大概在初二的时候,我才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想要把自己的英语水平提升上去,但英语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于是,我找到了一个住在我家附近的一位老教师,课余时间跟着他学习英语语法,他去上课就跟着他去,在他的课上做笔记,并反复阅读背诵,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才为我打下了不错的英语基础。”这段外语学习的经历,在他的内心中早早埋下了一颗学习英语的种子,让他在追求感性的路上果断选择了英语。

  在刚决心要考英语专业的时候,魏浩也经历了迷茫与无助。从环境来看,魏浩的同学基本都是考本专业的研究生的,很少有人能跟他交流自己的学习规划和方式;从资源来看,魏浩跟同他竞争的考生相比,没有优厚的外语教师资源,只能靠着自己从网上看网课,做题;从自身来看,自己大学并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英语学习,可以说只有以前不够牢固的英语基础;从时间来看,他既要保证本专业的学科学习,又要留出时间来复习考研内容。而面对这些困难魏浩只有一句话“也许会迷路,也许会有未知的困难,但就是想这样不顾一切的做一件事,在迷途中找到真实的自己。”

  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虽然对英语专业知之甚少,但魏浩不断从网络上搜集学校和英语专业的信息,在经过不断的权衡和考虑后,魏浩最终选择了曲阜师范大学的英语笔译专业。确定好方向,接下来就是埋头苦干的过程,魏浩每天在舍友都还没起,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已经在去自习室的路上了,为了节省时间,饿了就买面包吃,困了就听高亢的英文歌激励自己,只有在实在撑不住的时候才会在桌子上眯一会。而对于英语的学习,魏浩将每个语法和句式都反复记忆,努力使其成为长期记忆,在别人都热衷于用手机软件背单词时,他却肯沉下心来,用效率更高的单词书来记单词。因为本专业的课程繁忙,魏浩坚持在每节课后都做两篇英语翻译。与此同时,他还找到了跟他要考同一专业的三个同学,四个人经常在一起交流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复习进度,根据同学不同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时间,从而使自己找到最好的节奏。

  收获的季节

  对于想要考研的学弟学妹们,魏浩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备考期间,最好提前规划一周之内空余时间安排,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要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复习进度,并根据复习情况适时调整复习计划;要善于与他人探讨请教学习问题、复习情况,取长补短,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要耐得住寂寞,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戒掉手机,减少玩手机浪费的时间。

  回首考研,魏浩颇有感触,考研是一条不考虑失败的路,在这个过程中压力和劳累会时刻充斥在你的身边,但只要把这条路走完,就会发现庆幸自己选择了考研。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工科学生跨专业成功考取英语专业的研究生,除了凭借付出的努力,幸运之神也给予了他与他努力相当的幸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跨专业考研虽然不易,但只要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