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动态

坚持公益,让爱延续――记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传播知识,传递温暖”公益服务团青海玉树公益之行

    2013-08-02 00:00:00           浏览数:0

   继2012年在玉树果青小学开展公益活动后,2013715日,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传播知识,传递温暖”公益服务团的10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带着前期募集的书籍、文具再次出发,动身前往青海省玉树县。在经历了32个小时火车、20个小时汽车的长途颠簸后抵达玉树藏族自治州果青小学,开展为期一个周的公益活动。

    在前往果青小学之前,团队成员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义卖报纸,募集图书、文具,开展图片展等,为本次公益之行筹集物资。另外,队员们本次公益之行都是自费自愿,大家有的把奖学金拿出来当路费,有的靠前期打工赚取本次行程的费用,旨在更好地进行公益延续、爱的传递。

    果青小学是果青村唯一的一所学校,在地震后更是变得残败不堪。孩子们目前上课的教室是震后搭建的活动板房,整个学校只有两个年级。到达果青小学后,队员们不顾旅途的劳累和高原反应的难耐,积极筹备公益活动,提前做好工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为了能够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温暖与关爱而努力着。

    在果青小学的时间里,团队结合自身和学校实际,开展了名称为“虹计划”的活动,包括一道文化大餐、一次心灵之旅、一周视听盛宴、一场科技游艺、一个周亲情陪伴、一副七彩画卷”、一个迟到的儿童节这“七个一”活动以及义务支教活动。

    722日,团队在果青小学与小朋友们一起举行了图书捐赠仪式。大家将带去的图书以及文具,送给果青小学的孩子们。图书经过在小朋友中间进行漂流,最后这110本书汇聚在一起组成爱心书架。让孩子们在书籍中遨游,品位文化大餐。

   723日,公益服务团在果青小学带领孩子们举行水火箭科技竞赛。大家首先耐心细致地教孩子们如何制作水火箭,之后带领大家在室外进行科技游艺――水火箭竞赛。看到自己的作品能腾空高飞,孩子们脸上写满了兴奋与满足。队员们也在孩子们身上找到了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在一阵阵的欢呼与呐喊声中,科技的光辉照耀在每一个高原孩子的身上。 

    其次,由于六月一日果青小学的孩子们处在暑假期间,大家不能一起欢庆属于自己的儿童节,所以“传播知识,传递温暖”公益服务团决定为孩子们补过一个迟到的儿童节。大家用歌舞和游戏的形式带孩子们尽情欢娱,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找到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节日和快乐童年。

   725日,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展现大家的才艺,“传播知识,传递温暖”公益服务团的队员们与果青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的广场上一起进行了一堂独特的绘画课――大地彩绘。队员们鼓励小朋友们把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通过笔和颜料展现出来,进而引导他们展开思维,不拘泥、不刻板,大胆创新,努力学习走出大山,去见识外部世界的精彩。

    726日。公益服务团在果青小学举行了爱心水壶发放仪式。团队用前期筹集的资金为果青小学的孩子们买了水壶,发给30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使孩子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固定水壶,减少了孩子们之前直接趴在小溪边喝生水的现象。领到水壶的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与灿烂。同时,在同学们的舞蹈课时间,公益服务团的队员们与果青小学的孩子们一起进行《感恩的心》手语操学习。并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帮助孩子们打开心门,营造团结互助友爱的氛围,完成心灵成长。

    团队在果青小学期间,每天中午为果青小学的孩子们播放一部精心挑选的儿童影片,以促进文化交流,开阔藏区儿童眼界。团队还为果青小学的孩子们带去了海螺、青岛海苔、高粱饴等青岛特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团队还深入牧区,实地走访贫困家庭,切身感受他们的生活状态,并实地为残弱牧民搭建帐篷,整理房屋。在孩子们放学后,跟随孩子们一起,进行实地家访,了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并开展关于贫困儿童社会及心理需求的调查研究,采用走访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用详实的数据和队员的切身感受完成调查报告。

   此外,由于学校师资不足,公益服务团在果青小学开展了义务支教活动,队员们担起了老师的角色。大家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与儿歌中,开创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为大家讲解,通俗易懂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乐在学习中。

   每一天,公益服务团都会为孩子们带去不一样的惊喜。虽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虽然每快走几步都会因为高原反应而伴随头晕、头疼,虽然没有干净的引用水源……但大家从不抱怨。队员们睡在教室的床板上,吃着大把大把的抵抗高原反应的药,喝着小河里的水……大家顾不得抱怨,顾不得想条件的好坏,每一位队员心里装的全部是果青小学的孩子们,大家抓住每一份每每一秒,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传递更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