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组织

中国青年网:青岛农大“筑梦未来”科技成长营打造“牵爸妈的手”亲子公益课堂

    2018-08-01 22:44:13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浏览数:0

  中国青年网青岛7月25日电(通讯员 曲俊杰 夏广兴)“水火箭”、“过滤器”、“迷你台灯”、“机械手”……一个个精美的作品在父母和孩子们合作下诞生了!随着暑假的开始,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筑梦未来”科技成长营迎来了一批批孩子和家长,在实践队员的引导下,废旧纸盒、塑料瓶、易拉罐这些日常物品都“变身”科技小产品,在激发孩子们创造力、动手能力的同时,树立他们的环保意识,亲情意识,用科技搭建沟通的“心桥梁”。

  变废为宝,为祖国小主人种下环保的种子

  碎石、细沙、棉花,三种简单的材料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哥哥,这是什么啊?为什么在饮料瓶里装一堆沙子啊!”“这可是可以把脏水变干净的小工具呀。”孩子们带着疑惑拿起废旧的空瓶子学着队员一步步动手做起来,家长帮孩子剪好塑料瓶,孩子将棉花、沙子、小石头依次放进瓶子里。家长在一旁耐心地引导,将浑水倒入孩子们制作好的简易过滤器中,“变白了!变成白水了!”孩子们瞪大眼睛凑到跟前,“叶子、小石头都过滤出来啦!”“生活中的污水也需要进行类似的处理,但水被污染了就再不能变白了。”队员向小朋友们说到。

  小朋友在队员和家长的帮助下制作简易过滤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夏广兴 提供

  七只雪糕棒上演了一场动作大戏。“需要帮忙么?”家长看着一旁手忙脚乱的孩子。“帮我把那一半拿起来吧。”“爸爸,你别用手拿,会烫到手,这是我做的锅,要用‘机械手’才能拿起来。”小朋友成林对帮忙的爸爸说。他用卡纸制作了一个烫手的“电磁炉”,又用做好的“机械手”顺利将其夹起。最后,孩子们在家长的鼓励下用机械手将桌子上的卡纸碎屑、双面胶贴纸等垃圾夹到垃圾袋里,教学运用于实际中,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奇思妙想,动手让孩子们爱上科学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闪闪发光的是什么呀,没错,这就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LED小灯泡,它不仅可以制成小台灯,而且还能节省能源呢!”台上的队员认真的介绍着迷你小台灯,台下的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讲台。队员的介绍还没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纸杯开始制作。一位学生家长笑盈盈的向队员们说:我们小时候,没有手机电视,女孩子呢,没事就随手拿出一张纸折折,我以前可折过不少小玩意儿。”说罢,就伸手帮着孩子一起制作。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的小台灯做的有模有样。“妈妈,有了我的小台灯就可以给你照明了。”

沃音萨娜和爸爸在镜头前开心地分享自己的“胜利战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夏广兴 提供

  “水瓶也能上天?”队员们带领孩子们观看了火箭发射视频,孩子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水火箭该怎么做呢?”队员的提问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家长做孩子画,一大一小玩的不亦乐乎。孩子们装饰完自己的水火箭后起了“宇宙号”、“妈妈号”、“神龙号”等名字。

  水火箭制作完成后,团队成员带领家长孩子在广场上放飞水火箭,孩子们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水火箭“一飞冲天”,绚烂的笑容在稚嫩的脸庞肆意绽放。离别之际,6岁的小朋友王俊砚一直依依不舍地望着团队成员,嚷嚷着还要再来。他说:“我喜欢动手制作水火箭,更喜欢水火箭冲上天空时的感觉。”王俊砚妈妈说:“很高兴能和孩子一起来参加这个活动,孩子喜欢学、喜欢动手做,我和孩子的关系也更亲密了。”

  亲子互动,沟通让彼此更默契

  “当有障碍时立即发出指令。”“你的指令发的太慢了。”一位家长笑呵呵地朝孩子说。家长们将眼睛蒙起来,根据孩子的指令前进,避过一个个障碍。过程中,家长和小朋友们之间配合默契却又意外连连,台下传来阵阵孩子们的笑声,家长们也在一旁为孩子精彩的表现鼓掌,加油。游戏让孩子们懂得沟通也让孩子跟父母彼此间更默契。

  家长根据孩子的指令“穿越雷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夏广兴 提供

  在“爱传递”小游戏中,现场的三十组家庭随机分为两组,通过嘴叼筷子传递皮筋的方式,来考验孩子和家长间的默契,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低一点、高一点。”你一句我一句,为了能接住孩子的橡皮筋“大孩子们”不得不蹲下或弯腰,前面传过皮筋的孩子则像一个“小司令”在队伍的旁边传授着自己的经验。

 

  琳琳小朋友在和妈妈“爱传递”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夏广兴 提供